一、道正网配资
隗顺,生卒年不详,南宋首都临安的狱卒,因掩藏民族英雄岳飞的遗骨而闻名于世。
高宗年间,岳飞被冤杀于风波亭。英雄含冤而死,奸雄甚嚣尘上。岳飞的尸首卧在临安的监狱里,畏于秦桧的淫威,亲人流放千里,门生故吏不敢叩门。
岳飞的遗体只能躺在冰冷的地面上腐朽,最终化为白骨?
有一个人说,好吧,没有人收尸是吗?那我来收。
此人,临安狱卒隗顺,一个微不足道的人,一个生年不详的人,一个在当时都不会有人提起,未来更不会有人知道的人。可他,做了这样事。他偷偷背着岳飞的尸体出城,悄悄埋在九曲丛祠边,他将岳飞的玉环系在遗体的腰上,又种上了两棵树。
他将这个事情藏在心里,没有跟第二个人说起,直到将死之时道正网配资,他告诉儿子,岳飞被我埋在那个地方,你要记住了,岳帅一心精忠报国,总有昭雪的一天。
二十年后,宋孝宗赵昚即位,降旨为岳飞澄冤昭雪,并悬赏寻找岳飞的遗体。隗顺的儿子找到官府,提供了埋尸的地点。最终,岳飞的遗体被起出,迁葬于杭州西子湖畔栖霞岭,是为“宋岳鄂王墓”。
展开剩余85%所有人知道岳飞是莫须有入罪,但只有隗顺甘冒风险将岳飞埋葬,只有他做到了知行合一。
二、
1966年9月3日,著名翻译家傅雷在连日遭受“造反派”的批斗之后,与妻子朱梅馥一起,在上海江苏路寓所的钢窗上自缢身亡,傅雷夫妇的遗体被送到了西宝兴路万国殡仪馆火化。
在那个年月,这叫“自绝于人民”,是不能收留骨灰的。这时,一位戴着大口罩的姑娘来到万国殡仪馆,声称自己是傅雷的“干女儿”道正网配资,领取了傅雷夫妇的骨灰,以傅怒安(傅雷的原名)的名字,送到永安公墓存放。
之后,她还做了一件更危险的事情——匿名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反映傅雷夫妇是如何含冤离世的,反映她的身边还发生了许多类似的悲剧。
当造反派终于找到她的时候,不相信这个病弱的小女子有胆量做出这等事来,就追问她“是谁派你干的?你后面还有谁?”姑娘回答道:“我怎样想,就怎样做,没人指使,没有后台。”“对傅雷的崇敬,对傅聪的爱慕,对他们一家的同情,我完全承认,这是我的全部认识和彻底交代。”
故事中的这位姑娘,名叫江小燕,与傅家毫无瓜葛,甚至还是本就被定为"思想右倾"的"危险"青年。但当人们对“自绝于人民”的傅雷一家避之惟恐不及的时候,她却站出来,收存了傅雷夫妇的骨灰,为此她自己差点被打成现行反革命。
据报道,江小燕一生没有结婚,无儿无女。文革后,她拒绝傅雷后人的所有感谢,甘心寂寞寄居于上海某一老屋。她渺小的身影在黑暗时代所绽放的人性之光,永远激励着弱者去追寻自己心中的希望之火。这才是真正的勇者,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三、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国民党部队72军88师524团中校团副谢晋元(后升为团长)奉命带领一个营的兵力,进入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四行仓库当时是金城、盐业、中南、大陆这四家银行合设的仓库,在苏州河北岸,此地位置紧临上海市煤气库,日军不敢轻易投弹,仓库东侧以及沿河一带都属于租界范围,驻扎着英、美军队,日军当时还不敢向英、美军挑衅。因此,国民党88师参谋长张柏亭冒险选中了此地作为掩护部队撤退之所。
10月26日凌晨部队陆续撤退后,四行仓库被日军包围。此时困守四行仓库的孤军在谢晋元的带领下,以524团全团名义作战,其实只有一营战士(营长杨瑞符),378名士兵。27日起,日军对四行仓库守军进行了多次进攻,孤军作战,战士们身心俱疲,战斗力下降。当时,上海市区大部分已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四行仓库周围插满了日本侵略军的“膏药旗”。然而,到了10月29日凌晨6时,早起的上海市民发现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在军号声中高高升起在四行仓库楼顶。当时在上海华界,到处飘扬着侵略者的旗帜,一面中国国旗显得十分醒目。整个租界的群众欢呼雀跃,苏州河畔挤满了观旗的人群,人们向四行仓库忘情的狂呼、招手,向英勇抗击侵略的英雄们挥泪致敬。沸腾的气氛让租界内的英国士兵也不得不放下平时征服者的傲慢面孔,列队举枪向中国的国旗致敬。“抗敌必胜,建国必成”,群众激昂的口号声让四行仓库内已经奋战了三天三夜的勇士们感到激动振奋,也让在上海观察战况的外国观察家对中国的抗敌意志有了全新的认识。
原来在10月26日凌晨大部队陆续撤退后,四行仓库已经被日军包围。日军对四行仓库守军进行了多次进攻,谢晋元率军孤军作战,战士们身心俱疲,战斗力下降。为了鼓舞斗志,谢晋元致电张柏亭,请求给仓库守军送一面国旗来,并输送食品弹药等物资。张柏亭接到守军请求后,把这一任务交给了上海市商会,商会会长王晓籁又把任务具体布置到了上海童子军战地服务团。在获知此消息后,团里的杨惠敏立即找到服务团团长,请求把献旗任务交给她。获准后,她激动地表示:“我太兴奋了,我有幸来做这件事!我愿意尽我的力量完成这个任务,即使牺牲!”就在战斗进行得最激烈的28日午夜,她把一面国旗裹在身上,冒着生命危险,冲过火线,游过苏州河,把国旗献给八百壮士,其无畏壮举震撼了整个中国。
当国旗送到后,军心大振,谢晋元亲率军官迎接。据杨惠敏回忆,当谢团长接旗时,他本人及周围官兵均激动得落泪。谢晋元激动地说:“勇敢的同志,你给我们送来的不仅是一面崇高的国旗,而是我们中华民族誓死不屈的坚毅精神。献旗之后,谢晋元带杨惠敏参观仓库,并看望受伤战士。当看到战士们躺在血泊中的惨况,杨惠敏大受触动,遂向谢团长提出要一份守军的名单,以便国民纪念。这让谢晋元很为难,一方面要严格对敌保密,另一方面又不忍拒绝这位小勇士的一片丹心,于是他让文书从原来第l营的名单中临时抄了许多人名,做了一份假名单给了杨惠敏,此名单上的守军数目比实际人数翻了一倍,约有800个名字,这就是八百壮士的由来。
29日清晨,杨惠敏参加了守军举行的升旗仪式。当时守军连根像样的旗竿都没有,就临时找了两根竹竿扎成旗竿,配上绳索。升旗仪式规模不大,只有约20余人参加。升旗仪式结束后,杨惠敏却不肯离开,表示要留在仓库为战士们服务。但此时仓库异常危险,据杨惠敏回忆,谢晋元亲自开了侧门,将她推了出去,并说:“我们永远记得你,去呀,冲过去,跳下河!”因为天色已亮,不可能原路返回,所以她跳入苏州河游回了对岸。杨惠敏回忆说,在跳河时,还有颗流弹从她身边飞过。上岸之后,杨惠敏得到了商会的接应,她马上将名单交给了会长王晓籁,于是“八百壮士”死守仓库的英勇事迹便被宣扬开了。而杨惠敏这位花季少女,也因冒死献旗的壮举,成为名噪一时的传奇人物。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不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当时的淞沪会战之惨烈,是身处和平时代的我们感受不到的。彼时的杨惠敏仅仅是上海润州中学初二的学生,相比于抗日战场上的统帅将军们,是一个确确实实的小人物。面对日本侵略者,身为一名弱质女流,她可能无法与战士们一样道正网配资,在战场上给予敌人打击,但是她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绝不屈服的抗战意志。静静的苏州河记录下这一切,真希望有一天在苏州河畔能够树起一座女子身披国旗奋勇渡江的雕塑,来纪念这段小人物的抗战传奇。
发布于:天津市益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