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茎聊可佩大财配资,入室自成芳。——《咏兰诗》
每个时代的女性都有各自的特点,或出于社会环境,或出于自身修养。在我国传统世俗观念中,女性的地位低下,繁重的社会制度压迫着女性,让她们难以自立。在近代,新思想随着战争一起打破了封建社会的安宁,也打破了旧时期的女性那份封建思想,让她们逐渐认识到平等,对于婚姻也不再唯唯诺诺,开始有自己的想法。
清末民初,曾有这样一位女子,她曾是最后一位皇帝的妃嫔,也是第一个敢与皇帝离婚的女子。在清朝灭亡后,她回归平民的身份,改名换姓,成为一名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后来她与一位退伍军人走在一起,由于气质出众,谈吐不凡,使丈夫猜疑她另有身份,直至病逝前,才告知丈夫自己曾是清朝的皇妃。她叫傅玉芳,曾是清朝的皇亲贵族,溥仪的妻子额尔德特·文绣。
一、与溥仪的婚姻
文绣出身高贵,是满洲鄂尔德特氏端恭之女,由于父亲逝世,文绣跟着母亲一起到花市过平民生活。她8岁就读花市私立小学,从小聪明好学,谦恭有道。13岁时,文绣被选中,比皇后婉容早一日被迎娶到宫中。婚后与溥仪相敬如宾,溥仪还为文绣请了外语教师,来教授文绣学习英语。
展开剩余82%在教师的指导下,文绣不仅学会了英语,她的思想也随之开放后来赶上冯玉祥逼宫,溥仪想投靠日本人复位,此时文绣告诫他:“日本人残暴,不能引狼入室!”
此时的清政府已经名存实亡,溥仪带着众妃嫔移居天津。但溥仪并未听取文绣的话,还因此与文绣生了嫌隙。而文绣此时,也因宫斗的事情疲惫不已,两人之间矛盾不断,文绣的反对显得单薄无力,而溥仪依然沉浸在借助日本人的力量能重登帝位的梦里。1931年,文绣认为自己婚姻实属不幸,在妹妹文珊的支持下,按照中华民国的律法大财配资,将溥仪告上法庭,要求与溥仪离婚。
经过周密的计划,文绣和妹妹文珊得到一位富有的独居的张太太的支持,先是逃离溥仪的监控,在张太太家藏身后,两人一纸诉状将溥仪这些年对她的所作所为告上法庭,执意离婚。
溥仪得知后,心中很恐惧,一是妃嫔将皇帝告上法庭,他认为自己的皇家颜面不保;二是此时溥仪已与日本人暗中勾结,正操心于复国大业,文绣一出“刀妃革命”对于局势十分不利。于是经过协商,溥仪最终同意与文绣离婚,允许文绣回北平投奔母亲,且付给文绣一些生活费。
二、回归平民再遇良缘
与溥仪离婚后的文绣回到了北平,此时文绣的母亲已经离世,除妹妹文珊外,家中其他人对于她与溥仪离婚十分不解,认为她实在是丢脸,家中的房产也被亲戚私自贱卖,文绣只能与妹妹拿着溥仪给的生活费租一间房子生活。
此后文绣便恢复了平民身份,将名字也改成傅玉芳,因为受过教育,后来她在府佑街私立四存中小学当上了一名教师。因为当时她与溥仪离婚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各大报刊也竞相报道,有人认出她便是溥仪的皇妃文绣,在北平又掀起一场轶闻浪潮。
身份被曝光后,文绣深受其扰,许多人慕名而来,想一睹敢与皇帝离婚的女子到底什么风采。于是在四存中小学门口,每天都有前来瞻仰的人群,这使得文绣的生活十分不安宁,一举一动都被众人关注,不得已大财配资,她只能辞去这份教师的工作,与妹妹搬家到刘海胡同,一起隐居,生活才得以回归平静。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整个北平被日本人掌控在魔爪之下,社会动荡不安,一些依仗这日本人权力的卖国贼更是在街上胡作非为,挨家挨户敲诈勒索,文绣也不例外被一层一层剥削,这使得她的生活一贫如洗。为了生存下去,文绣靠体力劳动讨生活,在街上糊过纸盒子,当过泥瓦匠,但是因为身体孱弱,只能在街头叫卖香烟。
1945年,北平被国民党统治,曾经是国民党军官的刘振东,在朋友介绍下,认识了在报社当校队员的文绣。刘振东17岁便加入了国民党军队,一直在战场上闯荡,到了40多岁,终身大事仍没有着落,如今从战场上退下来做了仓库管理员,这才想起来自己还未娶亲。刘振东与文绣见面后,性格非常合的来,经过半年的了解与恋爱,947年文绣与刘振东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三、丈夫得知妻子真实身份
婚后十分恩爱,婚后两年,共产党解放了全国,刘振东因为曾在国民党军队工作,因为革命需要,要进行登记,文绣劝说丈夫如实登记。刘振东听从妻子的话,如实登记并坦白自己的经历,当时的政府对于刘振东一类的国民党遗留人员,统一不进行处罚,只由群众监督,不再做出对革命不利的事情就好了。
1951年,共产党领导人接管北平,刘振东在几年中表现良好,被分配到清洁队去当工人,算是有一份正当的工作,能稍微缓解两人困苦的生活。由于工作原因,文绣和刘振东也搬到了离清洁队不远的胡同中居住。在与文绣的相处中,刘振东觉得自己的妻子有远见,有知识,尤其是气质尤为出众,即使是与其他女工在一起,自己的妻子也显得与众不同。
一开始刘振东觉得自己的妻子十分优秀,觉得自己是个大老粗,有点配不上文绣。时间久了,刘振东发现妻子居然精通英语,随手翻一段英文都能读下来,而且书法国画技艺精湛,这不禁使刘振东大吃一惊,不由得深想文绣的身份。刘振东猜测文绣应该是以前哪家的大家闺秀,家族没落才沦落至此嫁给自己,但是他不敢直接问妻子,因为文绣不说肯定是她不想提起。
1953年9月的一天,文绣在家中突发心肌梗塞,不久便在家中遗憾离世,逝世时她仅44岁,身边只有刘振东,一生没有生下儿女。
临死前,文绣告知刘振东,自己曾是溥仪的淑妃文绣,隐瞒不告知是怕刘振东知道后心有芥蒂。当时刘振东表示,自己从不介意,如今二人都是平民百姓,携手走过这些年,感情早已超越了一些世俗的观念。文绣听后,十分感动地闭上双眼,永远离去。
结语:
在混乱的时代,纵观文绣的一生,在我们看来是十分传奇的。她敢直视自己不幸的婚姻,在封建观念尚存的时代中,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婚,变成贫民后再嫁良人,因为出众的气质使丈夫有所疑虑,直至临终前才告知丈夫自己曾是清朝皇妃。
文绣能挣脱封建的枷锁,自食其力寻找一个真正陪自己度过余生的伴侣,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在那个年代是很了不起的。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给了我们足够的自由,我们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把握自己的命运,活出自己的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咏兰诗》《末代皇后和皇妃》大财配资
发布于:天津市益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